九游体育:从“代工生产”到“自主智造” 我国体育用品正“卖”向全球
十五运会激战正酣,本届全运会羽毛球项目推出“专业赛事+群众活动”双轨模式,既有专业选手比拼高下,也让普通羽毛球爱好者有了展示的机会,不少“民间高手”都报名参加了活动。
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羽毛球是老百姓参与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那么,比赛时候用到的羽毛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我们跟随记者去看一看。
六安市某体育用品公司总经理 李星星:我手上的这4根毛,这前两个是鹅驼背,就是鹅翅膀上面第二根跟第三根毛,这个是鹅刀翎,奥运会羽毛球用,然后这一根是鹅弯毛,这种毛一只翅膀上面有10根,做羽毛球要首先把鹅弯毛用拉直机把它拉直。
用原毛制作羽毛球,要经历40多道工序。从第一代人工脚踏冲床到第三代电脑控制冲床,日均切毛数量从15000片提升到了30000片。羽毛球包装出厂前的最后一步是飞行测试。投球机持续工作,迎面飞来的如果有摇摆球,就需要测试工人用特制的羽毛球拍果断地拍出去,以此确保每个出厂的羽毛九游官方入口球都具备良好的飞行稳定性。
六安市某体育用品公司经理 张新山:根据每个地方的天气,你比如说广州那边湿度大一点,我们就给他74、75、76,球重一点。比如说我们发到东北那边天气干燥一点,我们就发76、77、78、79,分的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球速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从四大电商平台交易数据监测来看,羽毛球销售额保持连续高增长趋势,2024年销售额增长46.64%,达到13.08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57.97%。
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呈现出“生产规模大、产业链完善、全球占比高”的发展特征,实现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稳步迈进。
尤其是以智能科技为标签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等体育产品,展现出产品结构优化与科技赋能的成效。
在泉州市一家体育用品器械制造企业的人工智能健身器材体验中心记者看到,只要现场接受专业设备提供的体重、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测试,完成数据采集,人工智能系统就能根据体验者的喜好,量身定制一套健身方案。
某体育用品企业部门经理 赖泉富:通过我们智能化的产品,能够帮他去输出一些相对比较科学,具有实操性的一个运动指导跟运动计划。
安徽合肥新落成的少荃体育中心2024年投入运营,全馆部署了1141个传感器,实时监测12万平方米场地内的人流、水电、照明等各类状态数据;管理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一览全馆各系统运行指标,并实现集中管理和远程控制。
合肥市少荃体育中心负责人 陈枫:比如说大型的演出,我们可以在散场之前20分钟,按照需要把通道完全打开,观众可以很方便进行离场,我们九游官方入口可以进行更高效的管理和切换。
据运营方统计,通过场景化的智能照明调控,该场馆每场大型活动综合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30%,单场活动碳减排约1.26吨。同时,安防联动让安全事故率降低约60%,实现了“更聪明也更安全”。
在不久前结束的广交会上,不少境外采购商在体育及旅游休闲用品展区的 中国企业展位洽谈下单,智能产品备受青睐。
而在今年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海外买家意向采购金额超9000万美金,国际化水平、参展企业数量及产品品类均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我国正由中国体育用品业从“代工生产”到“自主智造”的转变。
在全球加速变革的时代,新技术应用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动健身器材业加速转型。几十年前我们传统手工制作比较强,如今新的变化正在改变传统的健身器材制造和健身市场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业已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区域集聚明显的产业体系。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 罗杰:比如说在山东青岛,在德州都形成了我们的健身器材的集群,那么在广东、福建,那么我们形成了服装运动鞋,包括江苏一带都形成了比较大的产业集群。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其中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总产出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0125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54.8%。2024年,国内体育用品电商销售额达3337.45亿元,同比增长22.59%,远超全国电商零售整体增速。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 罗杰:把体育消费作为我们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大量的先进的科技都会在运动场上去体现,同时在我们日常的科技研发里面,这个市场实际上反哺过来会带动我们体育产业市场的投入和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