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上海数字体育产业链发展报告(篇一)
         
    
发展数字体育是数字时代构筑国家体育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正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推动上海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报告基于体育产业统计中9个大类构建出数字体育产业链全景图谱,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和深入分析上海市数字体育产业链整体态势和重点领域发展成就。为进一步推动数字体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上海还需进一步发挥上海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提升体育治理数字化水平,支持体育头部企业开辟数字化新赛道,“引培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在重点领域突出发展示范效用,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协同平台。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5G的商用进一步带动VR、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体育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在体育领域不断深化应用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伴随数字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技术与体育业务(全民健身、运动训练、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科教等)深度融合应用的趋势愈发明显,数字体育新产品、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发展数字体育是数字时代构筑国家体育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政策制定的一个重点。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强化科技助力,全面加强科学训练,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智能体育,培育在线健身等体育消费新业态”,肯定并鼓励前沿技术融合下的数字体育的发展。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正式对数字体育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涵盖全民健身服务“一张网”、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改造等在内的数字体育建设工程。这意味着,新兴信息技术对体育的支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建设体育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上海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进程中,数字化成为推动上海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上海市体育局印发《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沪体办〔2021〕185号),2023年发布《市体育局2023年数字化转型工作安排和2022年度工作总结》,为推动全市体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提供科学指引。当前,上海市正按照“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总体方针,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新需求为立足点,加快推进数字体育产业链发展。本报告通过构建数字体育产业链全景图谱,全面阐述上海市数字体育发展现状,为上海市推进体育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多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推动数字体育服务提质增效,激活数字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科学支撑。
在综合业界及学界通用的构建原则与上海市数字体育产业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报告采用产业链全景图谱的形式,以数字化为核心,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统计中的9个大类为应用场景(考虑到数字化应用程度和相关业态归集,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及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两个业态合并,且未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其中),进行业态的归类和有序组织,通过体系化的组织结构来反映数字化在不同体育场景的应用。
数字体育产业链全景图谱是典型的数字化两端结构:前端(或可以称为基础)为体育数字化的发展支撑体系,即通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既包括5G基站、光纤光缆、印制电路板等公共技术服务、公共基础设施,也包括5G、大数据、互联网、云存储、云计算、元器件、人工智能(芯片和摄像头、传感器等)等数字技术链和工具链。数字体育产业图谱的后端(或可以称为应用端)是体育数字化的各个应用领域,既包括数字化对传统体育业态和场景的赋能,也包括体育运动在数字化平台或系统呈现的全新形态。后端涵盖体育治理、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管理、体育传媒与中介服务、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健康服务、体育装备与器材、体育用品销售等9个重点业态,以期全面反映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和时代趋势。
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不仅体现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快速增长上,还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上,这为数字体育产业链蓬勃发展提供厚实沃土。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来看,2022年以人工智能、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创意等为代表的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7406.86亿元,同比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0%,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增加值达3741.92亿元,同比增长6.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788.56亿元,增长6.2%。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上海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发展,为数字体育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动力。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来看,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数字基础底座进一步夯实,为上海市数字体育产业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止到2022年末,上海市累计建设超6.8万个5G室外基站、27万个室内小站,实现全市域5G网络基本覆盖。在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累计推进896项5G应用项目,为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信息交互、深化体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场景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各种智能设备制造等技术和产业支撑下以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上海市数字体育沿着“数字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技术”的路径快速发展全面发力,体育治理、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健康服务、体育用品销售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进程迅速,逐渐成为上海市体育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根据上海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市体育500强企业中共有数字体育相关企业69家,占总体比重的13.8%,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占体育500强企业总营收的14.6%。源于数字技术应用对运营效率、创新能力、决策质量的优化效应,相关企业的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利润总额占体育500强企业总利润达26.8%。同时,头部企业成为数字体育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为推动市场发展提供重要力量。在上海市体育100强企业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类企业从2018年的12家连年增长至2022年的21家,占比达到21.0%,已经成为上海市头部体育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电子竞技是数字技术与体育结合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上海市提出要打造“电竞生态的完善之地、电竞内容的创新之地、电竞企业的发展之地、电竞人才的汇聚之地、电竞标准的发源之地”。毕马威发布的《2023年全球著名电竞城市产业发展指数排名报告》显示,全国电竞赛事40%在上海举办,45%赛事收入和54%俱乐部收入来自上海,均居国内第一。当前上海市在电竞技术研发、电竞文化打造、电竞赛事举办、电竞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优势,呈现出虚实共“竞”、数体并“融”的业态新特征。
数字体育赋能体育治理的内涵是利用数据信息和系统平台,协助各级体育政府部门建立体育“一站式”政务平台(包括体育赛事管理平台等)、体育领域数据收集与开发平台、全民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等。《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沪体办〔2021〕185号)提出构建“一朵云、两中台、六应用、三体系”的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总体架构(图1)。在此框架下,上海市体育治理与公共服务数字化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在打造数字体育综合体上,2023年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功能升级已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新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场馆导航、餐饮服务、观赛体验、设备管理、安防系统和能源优化等应用的升级,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场馆的运营能力,推出的数字营销平台集成了场馆服务、票务服务、赛事服务、体育培训和虚拟体育等多方资源,吸引超过48万注册会员,并累计处理订单近23万笔;在推进“运动健身随身伴”场景建设上,截止2023年10月底,“来沪动|健身地图”通过优化原有线下场馆入驻签约流程,实现入驻审核流程与入驻协议签署的全程网办,服务已覆盖全市16个区,各类体育场所近2万处,新增用户110万人。
目前,上海市已基本建成包含上海市体育场馆管理系统、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系统、体育赛事与培训系统、体育服务人员管理系统、智慧健身管理系统等多个领域的智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随着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公九游官方入口共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事业公共服务精准化、全民健身便利化、赛事活动服务管理精准化、场馆设施智能化、竞技体育数字化、监督管理网络化,逐渐成为了上海市体育治理的新形式。
体育赛事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核心,赛事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源于创新之力。近年来,数字化在上海体育赛事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加深。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和核心驱动引擎的数字信息和数字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体育赛事的供给质量。
此外,作为数字经济与体育赛事相互融合延伸的代表,数字体育赛事具有典型的链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共生”特征。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是国内首个虚拟体育综合性赛事,也是上海创办的一项城市自主品牌数字体育赛事。赛事以“运动+虚拟”为主体,将传统体育与数字生活相结合,集合了基于智能模拟设备和互联网竞赛平台的体育项目,拥有品牌赛事、俱乐部联赛和全民挑战赛三层赛事体系,包含了虚拟滑雪、虚拟自行车、虚拟赛车、虚拟赛艇、虚拟高尔夫、虚拟足球和动感单车七大项目,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按下数字科技的“加速键”。同时,线上赛事的规模正在迅速壮大,“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模式正在加速形成。2022年,全国体育系统举办全民健身线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线年上海马拉松设置“上马线上跑”赛事,并规定参与“上马线上跑”奖牌跑的选手中将有100人获得直通2024年上海马拉松赛事的资格,形成了线上与线下赛事的联动。
《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商业健身房(含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倒闭总数为8057家,倒闭率达9.46%,我国健身休闲行业正面临双重调整期,一方面,传统健身房所面临的生存挑战依然严峻,需要从“销售导向”的运营思路转向“用户导向”和平台化的全新行业模式;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健身消费也步入调整期,理性消费与消费分化占据主流。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健身休闲企业顺应当前行业发展环境与消费趋势、获取持续生命力的关键举措。
上海的健身休闲行业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但近年来同样面临发展转型的问题,行业正在加速洗牌与分化。一则,经营成本与生存压力正倒逼传统健身休闲企业加速数字化商业模式的重构。除去以数字化管理工具使内部沟通高效化和业务流程透明化、推进运营精细化外,部分健身休闲企业还加快进行营销以及器材设备的数字化改造,赋能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升级,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二则,互联网健身企业、共享健身房等具备数字属性的新型健身品牌、新零售模式更加符合当前体育健身休闲消费的新趋势,扩张态势不减,正加速抢占上海健身休闲市场,其与传统模式不同,具有“非接触性交互体验”、“独特沉浸式内容”、“交互式硬件物联网”、“适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等数字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健身房后续服务增值性差、用户留存率等痛点。总体来看,基于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体育健身休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在此基础上回归与聚焦用户的真实需求将会是未来上海市体育健身休闲企业实现可持续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