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深化体教融合 构建区域优质体育教育新生态
在2025年世界跳绳锦标赛上,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校区花样跳绳队斩获5金2银3铜;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学生在2025国际咏春拳大赛少年组中获1金1银2铜;红岭教育集团红岭中学高中部逐道啦啦操队在202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中获4项冠军;深大附中创新中学学生在2025年全国U14拳击锦标赛中获男子58-61公斤级第一名……在深圳市福田区,体育教育正以其创新模式与显著成效,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福田样本”。
2024-2025学年,福田区学生在市级及以上体育赛事中累计获得766项荣誉,其中国际级26项,国家级134项。这些突出成绩的背后,是一套系统化、创新化的区域体育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竞技能力,也为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
为保证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运动负荷的合理性,福田区教育局制定《学生每日运动量指导方案》《体育课程指导及备课方案》《针对“每天一节体育课”实施的个案指导》等方案,并将其实施效果纳入校长的年度考核。
开齐开足体育课。福田区通过创新体育课程编排,综合运用模块化、选项走班、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实施体育课与大课间、课后体育锻炼联排连上机制,强化体育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同时,统筹协调好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间微运动和课后体育活动等时间安排,切实保障“校内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两小时”。
优化教学模式。福田区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深化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改革。以科技赋能体育课堂,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率、运动步数、消耗卡路里等多项数据,保证课堂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保障教学质量。福田区建立健全中小学体育课质量监测机制,定期开展体育课质量专项检测和随机抽查,保证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福田区各校在落实过程中也探索出特色鲜明的实施路径,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实践范例。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积极开展基础课程校本化探索,该校小学阶段采用“基础体育+专项体育”模式,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专项体育课程,确保每个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初中阶段采用分层、分男女授课的模式,根据学生体能和中考项目需求进行个性化训练。福强小学则通过AI技术赋能体育教学评测,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综合状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锻炼方案。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福田区在深圳率先实现区属学校100%创建“一校多品”体育特色校,创建42个特色体育项目、共365项次,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月月有颁奖”的校园体育新样态。每年开展“校际杯”、U系列赛、联赛、公开赛等青少年体育赛事2000余场次,40余所学校、1136支学校代表队、万余名运动员参与,获评第九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最受欢迎教育实事年度奖”。
依托自身特色,福田区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福强小学基于“人人会游泳”的目标,提出3个层次的梯队培养计划,将特色体育课堂、阳光体育社团活动与校队培养有机结合,从游泳进课堂、游泳社团课到遴选游泳队,深入贯彻落实“一校多品”体育特色校建设要求。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则推进体育社团课程专业化发展,在教师招聘上,选拔退役职业运动员,实现教师多项目、专业化覆盖,确保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持续性。
福田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工作,成立工作专班,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做到应开尽开、开好开足,工作日不少于2小时,周末、节假日每天不少于8小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共建共享,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支持学校开展校内体育场地建设和改造,积极联合文体、城管、街道等部门,进一步健全学校使用社会场馆和公共空间开展体育教学的工作机制,多途径拓展学校体育活动空间。
福田区政府通过招标引入专业体育运营公司,负责学校体育场馆的日常开放与维护。相关学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教练。这种模式既规范管理,又确保了教学质量,实现多方共赢。
此外,福田区还积极推动体教跨部门联合,通过加强与体育主管部门、体校的合作,完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教学人才。同时,福田区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体适能训练,深化体教协同联动,建立课程共建、师资共享、活动联办的常态化协作机制。
展望未来,福田区将重点围绕“AI体育一校一馆”“K12身心健康监测”两大目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AI体育一校一馆”项目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为每所学校建设智能化体育场馆,实现体育运动项目AI化测评与数据驱动教学。项目通过精准监测、个性化训练和科学管理,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形成校本化资源与区域联动体系,推动体育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K12身心健康监测”工作,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对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状态进行全员、全过程动态追踪,其核心是打通区级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跨平台信息共享与融合分析,从而构建全面的学生健康画像,为精准干预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