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家电】公司深度 康冠科技(001308):智能显示供应链龙头创新显示多点探索
过去几年公司利润受面板价格上涨周期,以及创新类显示业务培育的影响。展望未来,公司成长驱动力受益于彩电对新兴市场销售的持续增长,以及我们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彩电面板价格将下跌带来的盈利改善。此外,公司培育的创新类显示业务初具规模,有望开始贡献盈利。
公司业务:1)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56亿元,22-24CAGR 16.0%;其中智能电视、智能交互平板、创新类显示营业收入分别95亿元、37亿元、15亿元。2)智能电视代工订单快速增长,收入规模22-24CAGR达21.5%;智能交互显示包括交互平板(教育+会议)、电竞屏等,其中交互平板全球市场规模下滑,导致2024年IFPD营业收入相比2022年低34.1%。3)创新品类主要包括闺蜜机、智能美妆镜、智能运动镜等,新品包括AI眼镜,目前处于投入期。4)公司盈利能力和大尺寸面板价格涨跌关联度高。
全球彩电ODM市场集中度提升:1)全球彩电市场是巨大的存量市场。奥维睿沃数据,2024年全球TV出货量约2.1亿台。洛图科技数据显示,大尺寸面板产能竞争出清,2024年中国大陆LCD电视面板产量占全球66.4%,韩国企业2024年之后快速退出。2)中国大陆产业链优势下,海信、TCL为代表的品牌企业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康冠、兆驰为代表的中国OEM/ODM企业份额也稳步提升。3)洛图科技,2024年,全球电视代工市场整体出货总量达1.12亿台,同比+5.7%,其中康冠出货量约1030万台(公司口径彩电产量1043万台),同比+29.0%,排名第三。康冠主要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出货。
勇于创新,创新显示产品不断更新:1)2021 年推出智能运动镜开始,公司相继推出移动智慧屏、智能美妆镜、AI眼镜、运动智能镜等创新显示产品。除为头部品牌提供ODM/OEM服务外,公司还以KTC、皓丽(Horion)、FPD三个自有品牌销售。2)移动智慧屏又名随心屏,集合影音娱乐、学习、健身、KTV等家庭使用场景于一身 ,2023年以来快速放量,但市场竞争加剧。3)Meta Ray-Ban重新定义了AI眼镜,产品畅销,示范作用带动了中国企业的跟进。康冠亦在开发搭载智谱大模型的AI眼镜。
差异化定位,柔性化生产能力强:1)公司主要瞄准新兴市场,提供各类智能显示代工业务。相比而言,欧美市场的单一规模大,但ODM市场竞争激烈。新兴市场客户主要是当地品牌,业务特点多批次小批量,毛利率高于欧美代工业务。2)公司的KDM模式是柔性化生产的竞争优势,即研发、设计、制造、交付一体化,支持多SKU小批量模式。3)美国、中国引领的创新显示产品,通过康冠这样的企业高效制造,降低售价,有利于产品向新兴市场推广和渗透。
康冠科技成立于1995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智能显示领域,是全球智能显示行业龙头之一,主要产品包括智能交互平板、创新类显示产品、专业类显示设备和智能电视等,在多个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公司业务模式以代工为主,基于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服务优势,同亚太、拉美、非洲等地区当地龙头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并布局自有品牌,旗下KTC、皓丽、FPD三大品牌布局新兴业务方向。
公司以CRT电视发家,自2005年开始生产LCD TV;2010年进军商业显示领域,推出智能交互平板、电竞显示器等商显产品;2021年扩展至创新显示品类,推出智能运动镜等产品,并于2022-2024年加码创新研发,相继推出移动智慧屏、智能美妆镜、AI眼镜等重磅新品。未来,公司将重点布局AR、VR、AI 等前沿技术,赋能新一代智能显示产品,构建多元化的产品矩阵。
结构来看,智能电视、智能交互显示贡献核心收入,创新业务占比稳步提升。2024年营业收入中,智能电视占比61.1%,主要为国际知名品牌的中小区域市场、各区域市场本地龙头客户提供代工业务;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占比24.0%,为全球头部品牌商提供代工,创立会议类智能交互平板自有品牌皓丽,通过KTC自主品牌发展电竞显示器业务;创新类显示产品占比9.7%,主要通过KTC、FPD自主品牌发展;部品销售业务占比5.2%。
增长贡献来看,智能电视、创新类显示产品增长,智能交互显示产品承压。智能电视业务维持稳健成长,2023/2024年分别同比+19.6%/+23.5%;智能交互显示产品业务承压,近三年均实现个位数下滑;创新类显示产品受益于赛道高景气度及业务规模低基数,近两年爆发式增长,2023/2024年分别同比+128.9%/+57.9%。
公司智能电视业务规模持续扩张。智能电视代工业务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近几年大尺寸产品占比提升,叠加美洲及东南亚等新市场开拓,收入体量不断增长,2024年已达到95.3亿元,同比+23.5%,2018~2024 CAGR为14.5%。销量同步增长,2024年达到993万台,同比+25.4%,2018~2024 CAGR为9.3%。2019年以来销售额复合增速高于销量,主要源于2021年~2023年公司产品结构升级(主要是大尺寸占比增长)带动均价提升。
智能交互显示业务近年承压。公司智能交互显示业务包括智能交互平板和专业类显示产品,核心客户包括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全球首创企业 SMART、全球前三大教育显示品牌企业普罗米休斯、全球头部显示器品牌和生产企业 NEC、明基、仁宝等。2024年,公司智能交互显示业务收入37.4亿元,同比-2.8%,连续3年个位数下滑。2023年销量大幅增长情况下,智能交互显示业务收入、平均价格、毛利率下降,主要源于产品结构变化,2023年电竞显示器出货量同比+241%。
公司创新显示业务处于培育期,考虑各种投入,目前该业务还未盈利,是未来重要增长方向。2024年,公司创新显示业务实现收入15.2亿元,同比+57.9%,销量147万台,同比+110.6%,平均价格1031元/台,同比-25%,毛利率12.0%,同比-2.4 pct。产品平均价格下降导致创新显示业务收入增速明显弱于销量增速,预计主要源于:1)市场竞争加剧对产品均价造成压力;2)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公司归母净利润2022年达到阶段性高点,2023、2024年分别同比-15.4%、-35.0%。2023、2024年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同比+16.0%、+15.9%。公司归母净利率下降主要源于毛利率的下降,综合费用率在此期间基本平稳。
业务角度来看,公司利润受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原材料面板价格自2023年初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对成本端造成压力;2)智能交互平板、移动智慧屏等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智能交互显示、创新显示业务平均价格和毛利率均有所降低;3)公司从2021年开始培育创新显示业务,2023、2024年收入分别达到9.6、15.2亿元,由于处于投入期,这部分业务并不盈利。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毛利率持续承压。液晶面板为公司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2021年占公司原材料采购总额比例为54%,其价格对产品毛利率影响较大。近两年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23、24年分别为17.8%、12.8%,分别同比-3.3 pct、-5.1 pct,主要源于23年初以来面板价格上涨并维持高位、移动智慧屏等部分领域竞争加剧、新市场开拓导致低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
公司股权九游体育激励更注重规模增长。公司于2024年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超过2000名员工授予2666万份股票期权,约占草案发布日公司股本总额的3.89%,期权行权价格为26.52元/份。激励计划考核目标值为2024/2025/2026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1/174/188亿元,触发值为2024/2025/2026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4/163/175亿元。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56亿元,达到激励计划目标值;若2025年达到激励计划目标值,相当于2025年营业收入同比+11.6%。
2024年,公司在全球电视代工中位列第三。公司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布局和积极开拓新市场区域,实现了业务规模的稳健扩张,在全球电视代工领域的市场地位稳步提升。据洛图科技,康冠科技在全球电视代工市场中从2022年的第六名跃升至2024年的第三名,超越了冠捷、视讯及富士康等传统巨头。
公司制定了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战略。公司致力于服务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全球头部品牌商、智能电视国际知名品牌中小区域市场、各区域市场本地龙头品牌客户。智能电视服务于国际知名品牌如三星、LG、飞利浦、夏普、东芝等中小区域市场,以及各区域市场中东、巴西、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等本地龙头品牌客户等。因此,公司此前对美出口业务较少,2021年对美出口收入仅占公司营收的3.5%,但近两年公司发力新市场区域开拓,预计对美出口占比有一定提升。
差异化市场策略同公司定制化研发设计、柔性化生产优势相辅相成。差异化市场客户具备产品需求多样、定制化需求高、单笔订单量相对较小的特点,对公司的定制化研发设计、柔性化生产提出要求:公司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积累,并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中心,实现了全流程软硬件定制化研发设计优势;同时,公司拥有约52万平方米自有产权的智能制造中心,装备数十条各类主要生产线,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全球电视需求整体稳定,2024年出货量止跌回升。全球彩电市场处于稳定期,2009-2012年平板电视替代CRT电视。中国市场是全球彩电销量需求较弱的市场,中国市场零售量的下降导致全球彩电销量小幅下滑。中国市场对彩电内容管控严格,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的娱乐化对彩电的功能有所替代。据奥维睿沃数据,2024年全球TV出货量约2.1亿台,同比+3.2%,其中Q1/Q2/Q3/Q4分别同比-0.6%/+3.2%/+3.7%/+5.7%。一方面,2024年为体育大年,年内举办了奥运会、美洲杯、欧洲杯等体育赛事,刺激了全球电视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于24Q3开始实施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包括电视在内的家电需求释放。
彩电的销售结构也在经常变化,例如近些年呈现高清、4K、8K超高清技术演进,除液晶电视外,还有Mini LED、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路线。当前产品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大尺寸、Mini LED、高刷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
1)大尺寸产品需求增加,全球电视平均尺寸持续增长。据群智咨询数据,2024年全球电视平均尺寸52.4英寸,同比增长1.1英寸,80英寸以上的电视销量为730万台,渗透率3.4%,预计2025年将达到930万台,同比+27.4%。
从品牌的产品布局来看,国际品牌及TCL坚守85/98,其他中国品牌则主推85和100。同时,头部品牌竞相争夺100+巨幕市场。在CES 2025展会上,三星展出了115的Neo QLED产品以及100新品,海信则推出116的RGB Mini LED电视。
2)Mini LED产品爆发式增长,中国品牌引领市场发展。据群智咨询,2024年全球Mini LED 背光电视出货量达到620万台,同比+106.7%,主要受益于中国品牌积极策略以及中国“能效补贴”政策,预计2025年将达860万台,同比+40%,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达17.9%。中国品牌坚定Mini LED布局实现领先,top4品牌2024年发布相关新品达到62款,国际品牌趋于积极。未来伴随技术下沉终端,Mini LED电视价格门槛降低,预计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3)高刷电视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上144Hz刷新率的LCD电视层出不穷,165Hz电视成为2025年部分旗舰产品中的配置,带动高刷电视规格从120Hz→144Hz→165Hz演变。据群智咨询,高刷电视的市场份额逐年增长,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到了2520万台,同比+6.8%,渗透率达11.6%,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3000万台,同比+21%,渗透率达14%,迎来加速增长。
产业链一体化是彩电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上世纪70-90年代,日本彩电是全球领先者,松下是全球第一,索尼、夏普、东芝都全球排名靠前。21世纪初期,韩国企业凭借面板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取代日本品牌成为全球领先者。三星、LG在全球彩电市场长期排名第一、第二,但面临很大压力。2024年,LG Display向TCL华星出售广州LCD面板工厂;三星显示关闭韩国和中国的LCD面板生产线。未来LG Display将专注于OLED,三星显示将发展QD量子点面板和OLED面板。但OLED电视前景不佳,除成本因素外,妨碍OLED在电视普及的核心原因是其生命周期与电视生命周期不匹配;其次,OLED曲面的特点家庭需求不强,数年前的曲面LCD电视已销声匿迹。而日本品牌没落由来已久,夏普2016年将彩电业务出售给鸿海;东芝2017年将彩电业务出售给海信,2018年完成交易。目前,日本企业在全球彩电市场基本处于二线梯队。
中国家电企业通过完善的供应链优势、发挥规模效应、营销及产品创新等方式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2016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超中国台湾地区,2017年超韩国。这追平了中国彩电企业和韩国企业的产业链差距,并和日本企业拉开差距。根据RUNTO数据,2024年中国大陆LCD电视面板产能占全球66.4%,中国台湾企业占21.1%,日韩企业占12.5%。
以海信、TCL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份额持续提升中。根据奥维睿沃数据,2016-2025Q1,海信全球彩电品牌出货量份额从6.2%上升到14.1%;TCL从5.8%上升到14.8%。
2024年,TCL电子H全球彩电出货量2900万台,同比+14.8%。GfK数据显示,2024年,TCL电视在澳洲、菲律宾、缅甸、巴基斯坦零售量保持行业第一,在法国、瑞典、巴西、沙特排名第二,在西班牙、波兰、希腊、捷克、阿根廷、越南、泰国、韩国等地排名第三。海信全球彩电品牌出货量和TCL在同一水平。日本BCN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市场海信旗下的东芝零售量占比25.4%(排名第一),海信品牌15.7%(排名第三),合计41.1%。美国市场,TCL、海信零售量份额仅次于三星,且大量产能从墨西哥供应。市场或担心美国对进口自墨西哥商品征收25%关税,但TCL、海信都具备供应链全球化能力,在越南等诸多地区有产能。
受益于品牌委托加工占比提升,全球电视代工出货量持续增长。据洛图科技,2024年,全球电视代工市场整体(含长虹、创维、康佳、海信四家自有工厂)出货总量达1.12亿台,同比+5.7%。2024年全球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同比增长约3%。包括韩系品牌在内的海外头部整机品牌以及国内部分品牌,外发代工比例逐年提高。2024年全球电视的委托加工比例达到54.4%,同比+1.9pct。
全球电视ODM工厂表现分化,头部效应显著。据洛图科技,2024年全球前十家专业电视代工厂(不含长虹、创维、康佳、海信四家品牌自有工厂)出货总量同比+7.0%,合并市场份额占全球代工总量的74.3%,较2023年+0.9pct。
1)茂佳、兆驰、康冠、彩讯、惠科增长明显。2024年,茂佳以1670万台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同比+15.5%;兆驰出货量1215万台,排名第二,同比+13.3%;康冠出货1030万台,同比+29.0%;彩讯、惠科分别同比+36.6%、+21.2%。
2)视讯、富士康保持稳定,冠捷、群创下滑明显。2024年,视讯出货量同比基本持平;富士康同比-2.1%;金品出货量不到400万台;冠捷和群创分别同比-25.6%、-21.0%。
全球智能交互平板市场稳步扩张,预计25年同比微增。据DISCIEN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交互平板出货量为303万台,同比+6.3%,预计2029年将达到347万台,2024~2029 CAGR为2.8%。其中,教育需求和会议需求2024年分别占比75.9%、24.1%。
预计2025年北美市场压力较大,欧洲市场同比微降,亚太市场(除中国)维持增长。据DISCIEN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交互平板出货量将微增0.46%,海外市场2025年出货量预计同比-7.1%。北美受关税政策及高库存影响预计同比-38%;欧洲行业发展缓慢,预计同比-1.6%;亚太市场(除中国)受益于新兴经济体教育项目建设,预计同比+14.8%。
中国市场:中国教育交互平板在2022~2024年市场压力较大,三年出货量分别-17.0%、+1.9%、-9.4%。2025年起企稳,2025Q1中国教育交互平板出货量同比+6.2%。中国教育交互平板市场预计未来将维持在95万台左右的年出货量水平。
海外市场:2024年,海外教育交互平板同比+18.3%。海外教育信息化进度落后于中国,未来继续有渗透率提升空间,预计将波动上行。
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影响,企业对信息化支出较为谨慎,虽然会议交互平板渗透率不高,但近些年中国市场增长缓慢。预计未来随着经济改善,这一市场将重新回到增长通道。
海外市场:受益于海外分布式和协同办公的发展,海外会议交互平板需求预计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步趋缓。
公司智能交互平板产品涵盖教育和会议两大场景,主要为海外一线品牌客户提供代工服务,产品销往欧洲、北美等主流市场及新兴市场国家。据DISCIEN,2024年,公司智能交互平板在全球生产制造型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此外,在会议类交互平板领域,公司创立皓丽品牌,并推进自有品牌业务模式发展,据洛图科技,2024年“皓丽”在国内商用交互平板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二。
虽然电脑显示器市场较为成熟,但是高质量游戏、动画渲染等需求的增加,带动高质量的电竞显示器需求在持续快速增长。据洛图科技,2024年中国电竞显示器线线上市场(除抖快等内容电商)销量同比+49%,预计2025年全年仍将实现快速增长。份额方面,2025Q1 HKC、AOC、SANC为线上市场(除抖快等内容电商)前三名,份额分别达到18.9%、15.8%、11.6%。
公司电竞显示器业务维持高增,KTC品牌在中国线上排名第五。公司以KTC品牌经营电竞显示器业务,具备丰富的产品矩阵,涵盖OLED、Mini-LED和LCD三种先进显示技术,屏幕型号、产品分辨率、尺寸均有多种选择。据洛图科技,2025Q1,公司在中国电竞显示器线上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五,市占率达到7.8%,销量同比+26%;2025年4月,公司电竞显示器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为1360亿元,同比+9.2%,预计2025年将增长7.9%。而医疗显示器专为医疗领域显示设计,具备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和高精度等特点,亦将受益于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成长。
移动智慧屏需求维持高增。移动智慧屏又被称为闺蜜机,集合影音娱乐、学习、办公、健身、直播、KTV等家庭使用场景于一身,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洛图科技,2024年中国移动智慧屏市场全渠道零售量为25.4万台,同比+65%,零售额为9.6亿元,同比+37.3%,产品均价为3780元,同比-16.8%;预计2025年全渠道销量将达到47万台,同比+85%。
中国移动智慧屏市场爆发过程中,竞争也日益激烈。闺蜜机是百度创新引领市场,随着市场增长,市场参与者开始增多,百度份额被稀释。据洛图科技,截至2024年7~8月,中国移动智慧屏线上市场在售品牌数量已达到58个,较2023Q4增长123%。其中,百度为第一,但自2023Q2以来市占率逐季下行,2024Q4在线年通过新品和全产品线布局实现份额大幅提升。
公司为移动智慧屏龙头。公司为国内行业第一家推出创新类显示产品移动智慧屏的企业,据DISCIEN,2024 年公司移动智慧屏在生产制造型供应商中的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据洛图科技,KTC自主品牌移动智慧屏中国线上市场排名第二。AI方面,公司最新发布的A32系列智慧移动屏搭载4K超高清的可移动屏幕,支持长续航、多端投屏等多元化特性,并配备讯飞星火、豆包等AI交互大模型,提升整机体验,快速切入办公与家庭两大核心场景。
中国美妆市场持续成长,消费者对智能美妆镜认知度较高。据Statista,2024年中国美妆市场收入达到165亿美元,同比+6.5%,预计未来6年将以5%的CAGR继续成长;此外,根据Statista 2021年的调查数据,中国线上美妆女性消费者中,有52%的消费者对智能美妆镜存在认知,且有15%的消费者已拥有智能美妆镜,预计智能美妆镜需求将伴随美妆市场发展而得到成长。
FPD智能美妆镜表现亮眼。FPD智能美妆镜作为国内首款镜屏一体的智能美妆镜,创新打造“专业级AI肤质诊断+沉浸式娱乐交互”的双重体验。自推出市场以来连续多月获得LED化妆镜类目榜单TOP1,创意礼品榜单TOP前5。产品入选《深圳市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工业设计“提名奖”。
中国运动健身渗透率提升。伴随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群体的更迭,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觉醒,运动健身、户外活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兴起,跑步、骑行、徒步、飞盘等运动均得到普及。据灼识咨询,中国的健身人群规模未来将长期增长,2022年达到3.74亿人,人群渗透率为26.5%,预计2027年将达到4.64亿人,渗透率达到32.9%。
智能眼镜成为AI落地的重要载体。伴随AI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眼镜在眼镜、相机、墨镜及蓝牙耳机等多重功能的基础上,引入AI大模型实现智能化的视觉和交互体验。我们认为,眼镜是最靠近人体嘴、耳、眼三大重要感官的穿戴设备,或将成为AI最好的载体。其中,人的视觉信息占人获取的信息的约80%,而眼镜通过摄像头的嵌入可以实现计算机视觉和人类视觉的完美结合,同步获取视觉信息,并利用AI大模型及时反馈、提供智能服务。
AI眼镜快速发展。2023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了AI智能眼镜Ray-Ban Meta,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200万台,成功开拓AI眼镜新赛道。2024年末以来,国内外多个品牌已陆续推出AI智能眼镜新品,共同推动行业发展。据艾瑞咨询,2024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达到234万台,同比+588%,预计将于2028年达2600万台,2024~2028 CAGR为82.6%。其中,中国市场预计将以更高的速度增长,从2024年的36万台增长至2028年的972万台,期间CAGR为128%。
此外,据洛图科技,中国AR和AI拍摄眼镜线上市场中,雷鸟创新为第一大品牌,XRELL和星纪魅族位列第二、三名,2025Q1销量份额分别为50%、22%、8%。2025年6月,小米推出AI眼镜,销量迅速增长,据电子发烧友网报道首销3天销量或接近5万副。
Vlogger用户需求将是AI眼镜的重要应用方向。据Data Reportal,全球互联网持续渗透, 2025年2月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到55.6亿人,社交媒体用户为52.4亿人,分别占全球人口的67.9%、63.9%。而网络视听为互联网用户的重要需求,带动了视频及Vlog的创作。AI眼镜较手机、Vlog云台相机等具备第一人称视角、便捷拍摄、解放双手等优势,我们预计未来Vlogger用户需求将成为AI眼镜的重要应用方向。
康冠科技的AI交互眼镜持续升级。公司在2025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动力大会展示旗下AI交互眼镜,较上次展出进一步优化了设计和功能。KTC AI交互眼镜搭载高通 SAR1130P 芯片,结合多模态交互框架,实现语音、视觉的深度融合,具备全时兜底闲聊、AI闪记及图像视觉理解功能。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面板原材料在黑电产品生产制造成本中占比较高,历史上公司因面板材料价格上涨出现过利润大幅受损的情况,若未来面板价格再次大幅上涨,则将对公司利润造成压力。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充分竞争,若行业竞争加剧,则产品存在降价风险,将对规模和盈利造成负面影响。
关税政策的风险,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公司经营短期风险之一。若美国关税政策出现变动,或将影响公司美国市场销售。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7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家电】公司深度_康冠科技:智能显示供应链龙头,创新显示多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