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这支巴黎奥运会御用乐团燃情奏响法兰西狂想之夜!
在指挥家克里斯蒂安·麦瑟拉的执棒下,携手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刘晓禹,以一场“法兰西狂想之夜”音乐会,架起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为纪念比才逝世150周年与拉威尔诞辰150周年,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特意上演了法国作曲家比才、拉威尔的佳作,为京城乐迷奉上了一场味道正宗的法式音乐大餐。
音乐会以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第二号组曲开场,这部作品源自法国作家都德的同名悲剧,音乐却以灵动与热烈著称。乐团在指挥克里斯蒂安·麦瑟拉的指引下,精准诠释了四个乐章的情感脉络:从《田园曲》的流畅静谧到《间奏曲》的严峻压抑,再到《小步舞曲》的优雅轻盈,最终以《法兰多尔舞曲》的狂欢收束。尤其末乐章中,乐团爆发出越来越强烈的热力和光辉,激昂的“三王进行曲”主题与普罗旺斯民谣交织,短笛与铜管的对话将乡间舞会的欢腾推向高潮,而悲剧内核的暗涌则在节奏的张力中若隐若现,完美呼应了原剧“乐极生悲”的戏剧性。
随后,青年钢琴家刘晓禹登场,他演绎的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展现了与乐团的高度默契,将全场氛围推向顶点。这部作品中,拉威尔以光彩夺目的配器,融合创造出大胆而妙趣横生的效果,刘晓禹与乐团的合作充满着法兰西独特的精致与松弛感。第一乐章中,他以跳跃的触键与爵士节奏的即兴感,与木管声部的灵动旋律交相辉映;第二乐章则如诗如画,钢琴被乐队轻轻烘托着,沉醉在回忆里;终乐章中,刘晓禹以娴熟的技巧驾驭了拉威尔笔下繁复的织体,与乐团爆发出绚丽的色彩碰撞。这位生于巴黎、长于蒙特利尔的华裔钢琴家,以多元文化浸润的诠释,为这部经典钢琴协奏曲注入了当代活力。
音乐会的下半场,乐团呈现了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的管弦乐版。15段乐章宛如一场流动的绘画展:从《侏儒》的诡谲到《古堡》的苍凉,从《牛车》的沉重步伐到《基辅大门》的恢宏终曲,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以丰富的音色层次构建出立体画面。铜管声部在“芭芭雅嘎”段落中展现出暴烈张力,弦乐则在“地下墓穴”中以幽暗的和声营造出神秘氛围。指挥麦瑟拉对动态的精准把控,令拉威尔的配器魔法淋漓尽致——既保留了原作的俄罗斯灵魂,又赋予其法式精致。
成立于1934年的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作为法国首个全职交响乐团,始终以推广本土音乐为使命。从首演布列兹《水太阳》、梅西安《图伦加利拉交响曲》,到此次时隔七年重返国家大剧院舞台,乐团堪称法国现代音乐史的“活化石”。指挥家麦瑟拉则延续了这一传统,他不仅以格莱美奖得主的身份享誉国际,更因执棒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奥林匹克圣歌》而深入人心。明晚,他将带领乐团继续上演法国作曲家圣-桑的《F大调第5号钢琴协奏曲》与《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再现法国音乐的浪漫革新与法国文化的精魂。九游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