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app:《“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出炉 体育重点领域谋求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由15个部分组成,分三大板块,对“十四五”体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围绕体育强国建设,力求推动“十四五”体育重点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建设体育强国作出具体安排。为此,此次发布的《规划》注重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以及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落实相衔接,围绕体育强国建设,对“十四五”体育改革发展进行全面部署。
2020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超过1.86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十三五”期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586个世界冠军,创、超世界纪录75次。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2015-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71万亿元跃升至2.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6%。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和备战工作扎实推进。体育助力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体育领域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体育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还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竞技体育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在“十四五”时期给予更好的谋划解决。
《规划》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谋划更全面,二是目标更清晰,三是改革更具体,四是措施更有效。
《规划》按照体育的各个领域来阐述“十四五”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分别是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往、北京冬奥会备战与冰雪运动发展、体育科教信息及体育人才、体育法治、反兴奋剂、行业作风建设、体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并明确了这些领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的目标主要包括: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竞技体育实力再上新台阶,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形成新成果,体育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体育对外交往作出新贡献,体育科教工作达到新水平,体育法治水平得到新提升等。
《规划》中写道:“‘十四五’时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育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目前,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已不足百天。《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要以筹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
《规划》提出,要积极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力争取得中国冬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加强冰雪运动进校园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全面升级,不断提升本土冰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冰雪产品高端品牌。提升冰雪运动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冰雪项目国际组织合作,积极申办、承接国际大型综合性冰雪赛事。
事实上,大力发展冰雪项目已是我国体育发展重点板块之一。以江苏所在的长三角地区为例,记者分别从上海市及杭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冰雪运动发展都将是其“十四五”发展重点内容。其中,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就表示,上海将加快发展冰雪运动,打造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桥头堡,大幅提高冰雪运动普及率,显著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加快推动冰雪运动产业发展,为冬奥会举办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在前不久杭州市体育局印发的《杭州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杭州市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杭州将“立足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差异化体育项目和品牌,打造一批优质的体育发展平台;各区之间注重联动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充分发挥互补效应,在不同区部署冰雪项目”。
前不久,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上的表现令球迷们感到失望。在此次发布的《规划》中,包含足球在内的“三大球”振兴计划被重点提及。
《规划》提出,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要创新竞技体育体制机制,稳步推进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多元化项目发展新模式。重点打造一批竞技体育特色项目名城。支持10个省(区、市)在体育强省建设中实现竞技体育突破性发展。建立科学有效训练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竞赛体系。创新国家队管理体制。支持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国家队。打造一批集“训练、科技、医疗、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国际一流训练基地。实施竞技体育人才“十百千万”工程。提升集体球类项目发展水平,推动“三大球”振兴和职业体育发展。
在足球有关部分,《规划》提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深化足球领域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全国、组织完备、职责清晰、协作有力、管理高效、适应国情、符合现代足球发展规律的足球治理体系。建立各年龄段国家队相互衔接的足球人才队伍体系。完善运动员教练员选拔机制。制定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设复合型保障团队。加强国家队作风建设,完善国家队管理模式。男子国家队力争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女子国家队力争达到亚洲领先水平。
在青少年体育方面,《规划》要求,体教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青少年普遍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基本建成适应需要、主体多元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创建8万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规划》中明确,深化体校改革,因地制宜、因项目制宜建设各级各类体校,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确保体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并鼓励体校与当地中小学校加强合作。
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衔接有序的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构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管理、服务和监督体系,引导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健康规范运营、安全有序发展。支持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鼓励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
此外,还将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体系。联合教育部门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建立分学段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的国家、省 (区、市)、市、县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利用课余、周末、假期时间组织校内、校际、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
《规划》中表示,将联合教育部门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以及教练员进入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的渠道。推动在大中小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 健全配套制度体系,选派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实施全国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教练员轮训工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管理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