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官网入口:枣庄市人民政府
2025年全市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体育局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宗旨,以体育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为主线,聚焦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重点工作和省市考核指标,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持续优供给、补短板、强根基,开创体育强市建设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展九游官方入口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1.优化全民健身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在体卫融合、步道建设、居住区“四同步”配建体育设施等重点工作上,形成全民健身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做好《枣庄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健康枣庄全民健身行动、全民健身项目绩效检测评估,启动“十五五”《枣庄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编制工作,做好相关政策制定和任务落实工作。
2.推动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统筹城区健身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闲置空间等增建健身设施,以社区嵌入式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国球进公园、进社区”活动,更新维护农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水平。年内完成200个村居、社区健身器材更新更换,提升健身器材智慧化水平,新增“国球进公园”45处。
3.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擦亮“枣运动 枣健康”全民健身品牌,统筹办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群体组)和市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围绕“大运河”“冠世榴园”等知名IP,举办不少于100场休闲体育赛事;推动全市社区运动会、乡村“四赛”活动广泛开展,全年举办各类赛事不少于3000场,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要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的高水平赛事,全力办好2025枣庄马拉松等精品赛事,特别是做好2025年全国“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交流展示大会的组织筹备工作,确保活动取得既定效果。各区(市)结合自身优势,举办登山、骑行、轮滑、 围棋、象棋、越野等彰显地域特色的品牌赛事,做亮“一区市一品”和“一镇街一特色”的区域赛事品牌创建工作。
4.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完善市县两级体育总会,促进全市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健康规范发展。依托“爱山东”APP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使用,切实发挥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本地运动促进健康志愿服务品牌。做好2025年全国“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交流展示大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做好全国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高质量完成4000人监测任务,为制定全民健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持续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全年完成不少于1500人的测试任务。
5.抓好重点项目布局。走精兵之路,重点发展传统优势项目,积极对接省局竞技体育“633”战略部署,配合省各训练单位实施好“对接国家奥运优势项目攻坚工程”,进一步提升田径、游泳、水上项目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持续推动“三大球”全面振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足球振兴发展的意见》,加大足球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我市足球青训发展。积极做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枣庄籍运动员的服务保障工作,主动对接备战参赛情况,及时掌握运动员比赛情况,做好宣传报道,提高为国、为省争光贡献度。
6.做好26届省运会备战工作。做好“保尖突尖”,深入谋划游泳、拳击、皮划赛艇等我市传统优势项目如何夺牌,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具有争金夺牌潜力的优势项目,力争26届省运会位次前移。有针对性制定完善备战措施,高质量组织参加省锦标赛、省冠军赛,以赛代练、以赛促训,做好运动员到省队跟训、集训,积极做好输送推荐工作。持续加强竞技体育三支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外聘相结合的方式充实空缺教练员岗位,积极培养年轻优秀教练员、裁判员后备梯队。
7.提升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举办枣庄市第十一届市运会,选拔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举办一届高质量、高水平的运动会。这项工作也列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惠民实事,会上我们印发了工作方案、组织机构、规程总则,下一步即将启动各项比赛和筹备工作,请大家按照文件要求,一切工作向前赶,抓实抓细各项筹备工作。优化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办赛模式,加大青少年赛事供给,发布枣庄“三大球”赛历,持续开展“奔跑吧 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普及活动、冰雪运动普及活动。
8.推进市体校新校区建设。巩固体校主阵地,持续改善体校办学条件。市体校新校区建设纳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惠民实事。目前,已完成项目总承包、规划设计、审计、监理招标,正在进行土地划拨手续办理、土地整理施工,即将全面开工建设。下步,我们要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年底前完成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任务。
9.大力发展赛事经济。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演艺赛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承办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不少于20场,举办大运河马拉松、冬泳节、龙舟赛等系列品牌赛事不少于15场,争取更多赛事入选省体育局认证的“好运山东”“沿大运河”品牌,以赛事聚人气、促消费。持续开展“体育赛事三进”“跟着赛事去旅游”活动,培育体育嘉年华、体育市集、体育展会等体育消费主题活动。
10.聚力提振体育消费。深入贯彻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省体育局《关于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文件精神,落实山东体育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系列活动,结合我市实际办好分会场及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好运山东”体育消费创新场景培育,发布一批创新场景和重点培育项目,打造一批户外运动消费场景(驿站)。组织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旅游、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市场主体参加省级体育消费金融补贴活动。对峄城区、台儿庄区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县实施评估,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县申报工作,对促进体育消费扩容升级成效明显的区(市)推荐省级督查激励。引导各区(市)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积极培育壮大体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体育消费质量和水平。
11.开展产业培育创建。培育打造一批体育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备且经济效益显著的“体育+”产业融合知名品牌,积极争创省级以上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等体育产业品牌。组织全市体育市场主体参加各级各类博览会、推介会等活动。支持老旧体育场馆和智慧场馆提升改造,提升市区两级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率,鼓励各区(市)开展工业遗址体育化改造,打造工业风体育消费新地标,支持健身休闲企业提质增效。
12.推进体旅融合发展。联合文旅部门开发“体育+文旅”精品线路,推出“红色骑行”线路、“湿地垂钓”线路、“山地户外运动”线路等。创建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重点培育柴胡店水上运动中心、山亭翼云湖水上运动基地、峄城冠世榴园山地自行车公园、徐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乡村,发展皮划赛艇、自行车、垂钓、冰雪、汽摩等户外运动和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3.加快体育法治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府《枣庄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建设法治文化,认真落实体育法规政策,优化政务服务。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做好政策取向一致性、公平竞争等相关内容审核。落实《山东省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运动员等级证书申报审核流程。落实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监管要求,联合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推广行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加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管理。
14.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体育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提升体育领域总体安全、本质安全水平。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加强对高危体育项目经营场所(游泳、滑雪)的监督检查;落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四项行业标准,开展赛事安全管理培训,加强马拉松、山地越野等赛事项目的安全监管。
15.压实保密工作责任。及时调整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划定保密红线;严格落实保密工作纪律,组织涉密人员签订 保密承诺书,开展保密工作专项整治行动,召开保密警示教 育会议、保密教育线上培训、参观保密教育实训基地等;严格保密文件存储,按照市委保密委相关规定及时接收、审阅、存储,确保失泄密事件“零发生”。
16.提升体育文化宣传综合效能。积极推介在枣举办的重大赛事活动,讲好体育故事,大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树立全媒体思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开展体育宣传,在深化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同时,积极借助新媒体打造新的宣传方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用好各类宣传阵地,讲好枣庄体育故事,传播体育正能量,健全完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提高舆情处置水平。
邮政地址: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邮政编号:277800 网站标识码:3704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