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NINE GAME)体育·官方网站-中国智慧体育科技领导者

湖北日报丨世遗唐崖放异彩 森林咸丰迎客来-九游体育

湖北日报丨世遗唐崖放异彩 森林咸丰迎客来

  九游体育九游体育

湖北日报丨世遗唐崖放异彩 森林咸丰迎客来

  恩施州咸丰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荆楚文化、巴楚文化在此交融荟萃。自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建县以来,这座锦绣山城便承载着“万物丰饶、咸庆丰年”的美好寓意。

  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共有5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3%,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0天以上。坪坝营、唐崖河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彭家沟、马倌屯、湾田等50余个美丽乡村,共同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生态画卷,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园林县城、湖北省旅游强县。

  近年来,咸丰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紧紧围绕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聚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引擎,正全面驶入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4月3日,咸丰县春晖学校近300名学生走进唐崖土司城遗址开展研学活动。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张王庙、三街十八巷、“荆南雄镇”牌坊等重要遗存,了解当时土司城的生活状况、民俗风情,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厚重的土司文化。

  唐崖土司城以山脉、河流、峡谷、溪沟为天然屏障,城内由壕沟、城墙、道路、院落构成多重结构体系,整体布局围绕传统的中轴线展开,鼎盛时期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历经元、明、清三代共381年,被誉为“深山里的小故宫”。

  作为中国土司制度最重要的实物见证,唐崖土司城址是我国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一起作为中国“土司遗址”项目成功申遗,成为中国第48处、湖北省第三处、恩施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作出如下评价:“土司遗址”系列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以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利用为核心,咸丰县累计投入近3亿元,实施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30多个项目,构建“一城一镇一画廊”的空间和业态布局,包括唐崖河历史风貌提升、水运功能恢复和水上游乐项目更新,以及唐崖镇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打造民俗民族文化集中展示区。

  为深化土司历史文化研究和价值阐释,咸丰县与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唐崖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持续多年举办“中国咸丰·世遗唐崖论坛”,出版10余部研究性书籍和小说。去年8月29日,咸丰与秘鲁世界文化遗产“马丘比丘古城”属地马丘比丘市政府达成共识,开展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让唐崖土司城址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目前,“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护及展示利用项目”已成功争取到国家“专精特新”工程支持,项目总投资3.97亿元,并于2024年9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唐崖集镇总体规划、风貌打造、岸线整治等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完成游客接待中心、陈列展示中心等工程的主体建设。

  穿过历史烟云,拂去岁月尘埃。未来两到三年内,唐崖文化旅游将呈现这样一幅新图景:游客可观城址听故事,探究历史之谜;通过光影技术,感受王城恢宏之势;泛舟唐崖河上,欣赏朝阳画廊之美;徜徉历史文化街区,领略土家文化风情……

  漫步坪坝营景区,林海茫茫,层峦叠嶂,一间间造型别致的小木屋、面包房、帐篷房、星空房掩映在一片绿海间,与天然森林环境浑然一体。

  坪坝营景区平均海拔1314米,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负氧离子含量10000+,夏季平均温度19℃,被誉为“鄂西的大兴安岭”,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也是咸丰县旅游业的开篇之作。

  过去,这里仅仅是一片国有林场,以卖木材、卖药材为主;如今,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架起亚洲最大的V型索道,修建了玻璃栈道、吊脚楼特色的树上宾馆、森林院子酒店、展演土家文化的森林剧场、山地自行车赛道等旅游配套设施。景区周边,一家家有土家文化特色的农家乐、民宿也乘势兴起,吸引周边县市及重庆、成都、上海、香港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来这里避暑的游客既有回头客,也有慕名而来的新朋友。”坪坝营镇张家坪村传奇鱼农家乐老板向锡禄说。

  去年夏季,坪坝营旅游度假区入选全国“森林避暑消夏好去处”,接待游客8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35亿元,实现了从“卖木材”到“卖风景”、从“卖药材”到“卖空气”的华丽转身。

  立足生态资源,咸丰持续擦亮“森林”名片,不断推出“森林+体育”“森林+音乐”“森林+研学”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加快发展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田园养生等康养休闲旅游新业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初步完成坪坝营滑雪场项目选址及规划设计。”咸丰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甘露介绍,正在编制《坪坝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将在坪坝营景区范围内开发休闲娱乐、房车露营、无动力乐园等“二消”项目,持续推进坪坝营天目湾景区·白河谷景区二期、蛘歌城寨民宿开发建设,依托老岩孔、坪坝营老街,布局餐饮、酒吧、演艺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夜游产品,打造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度假小镇,切实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打响“19℃的夏天”避暑品牌。

  近日,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联合印发通知,2025年大地流彩·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中部赛区举办地为咸丰县高乐山镇小模村。

  国家级赛事落户咸丰,与去年湖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在咸丰举行不无关系。每年农闲时节和节假日,在咸丰各村镇篮球场和大型球馆,各类篮球邀请赛此起彼伏。

  运动在咸丰是火爆的。2024年6月,咸丰森林马拉松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万余名马拉松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他们从县城直奔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一路领略宜居宜业的城市、如诗如画的乡村、美轮美奂的景区,享受这条独特的森林赛道带来的奔跑体验。赛事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9万余人,实现综合收入4000万元,实现了从赛事流量到消费增量的成功转化。

  两个月后,咸丰森林音乐节在坪坝营旅游度假区火热开唱。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共吸引上万乐迷与歌手一同嗨爆坪坝营。在2023年中国新音乐排行榜颁奖盛典上,咸丰森林音乐节曾与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7个国内外知名音乐节一起,荣获最佳音乐节品牌奖。

  按照“季季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工作思路,咸丰县整合旅游、农业、文化、体育等资源,以节日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高质量举办油菜花旅游观光、春社文化传承、白茶文化交流、插秧农耕体验等本土特色农文旅体融合活动,多层级、多平台的特色活动破圈出圈,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气。据统计,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5%、12.46%。

  2025年,咸丰县将依托“绿”优势,融入“土”元素,做大“凉”品牌,精心策划推出“四季游咸丰”系列活动,争取承办自行车、自然水域垂钓、体育舞蹈等国家级赛事,全力打造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品牌、旅游体验,着力提升“世遗唐崖·森林咸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月24日,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热闹非凡,一场青年演员业务技能考核在这里举行。演员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底,展现出南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南剧是我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该中心坚持扎根本土创作,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挖掘唐崖土司城址、严家祠堂、何功伟等本土历史文化和人物故事,固本开新,成功创作了《唐崖土司夫人》《女儿寨》和小戏《宗规家训》等一批精品剧目,实现了南剧与历史的完美碰撞,开启了咸丰南剧创新时代。其中,南剧《女儿寨》《唐崖土司夫人》《宗规家训》先后荣获湖北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古老的南剧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介和展示“文化咸丰”的使者。

  以革命烈士何功伟为原型,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创作了红色题材的大型南剧《清江壮歌》,用国家级非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蛇年春节,在咸丰县皇城广场,新春集市、非遗展演过大年活动热火朝天。草把龙、板凳龙、三棒鼓、高台舞狮等非遗项目轮番登台,活龙麻糖、朝阳辣子鸡等做工精致的非遗年货琳琅满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后几个月,在该县开展的鄂渝边区第三届油菜花旅游观光活动、春社文化活动、白茶文化交流活动中,众多非遗项目或登台展演,或摆摊展示展销,成为节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至目前,咸丰县共有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1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8项、州级27项、县级67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4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13人、州级28人、县级201人)。以武陵山(鄂西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咸丰片区建设为契机,咸丰县正在全力推进民俗文化表演、民俗技艺展示进景区,让山水与人文相融,民俗与世界相连,持续拓展乡土文化发展空间,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在更高起点上不断抬升文化生态的研究、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的标杆。

  咸丰,这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县城,正用时和岁稔的富足景象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诠释着新时代“咸庆丰年”的真正含义。